English

创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2000-05-10 来源:生活时报 史根东 我有话说

人才培养模式落后:我国教育多方面落后的集中表现

从提高国民素质需要的高度来看,同教育发达国家已有成功经验相对照,我国教育相对落后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这些相对落后方面的集中表现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后。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指导下,由教育对象、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质量评价标准等要素构成并且集中为教育教学模式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组织过程的总称。从总体上看,由于封建文化传统和过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学校现行人才培养模式是“应试教育”的模式。关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李岚清同志概括为“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朱棣文教授则更为简要地总结为“教师讲、学生录”。以全教会精神为指导加以分析,这种“应试教育”模式的特点有三:重视培养少数学科学习成绩好和升学有望学生,轻视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重视智育,轻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在智育中又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重视书本知识教学,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学校内部的教育工作,轻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过程中的重要育人作用。有鉴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将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主要任务确定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这是完全合乎我国教育现实和未来发展需要的结论。

素质教育既是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问题,又是教育实践问题。从教育思想与理论层面研究素质教育,着眼解决的是素质教育的认识问题,回答的是“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研究结果是形成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体系。从实践层面研究素质教育,着眼解决的是素质教育的实践问题,要回答的是“怎样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其研究结果就是构建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近些年来,理论界关于素质教育理论研究成果颇丰。可以相信,以全教会精神的学习与研究为契机,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将会在广度与深度上有一个更新的发展,一个体现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与特征的素质教育理论体系一定会很快构建起来。然而,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在素质教育实践层面上,不要说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领域,就是在已经启步素质教育多年的基础教育领域,也远不能说已经取得了足够数量的令人鼓舞的成果。人们在许多学校与地区听到的多是“素质教育如何实际操作我们还不清楚”等议论。前不久在北京市三个重点中学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知道素质教育主要涵义或要义”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人数的79%,然而“知道素质教育主要涵义或要义却不清楚素质教育如何操作”的教师人数比例却高达81%。实际调查与观察表明,在持续进行素质教育理论基础与思想体系研究过程中,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实践研究,即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各级各类教育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进一步推进全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李岚清同志在全教会报告中做出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的论断明确指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学习全教会精神使我们认识到,从本质上看,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创建与实施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过程;要在实践层面解决素质教育的实际操作问题,就要大力变革原有“应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际达到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和全体国民素质的目的。应当说,理解与把握素质教育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关系,从创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着手,实际解决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问题,标志着中国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这一当代重大教育热点问题的认识有了新的重要突破。随着这一认识很快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实际工作者与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共识,创建并不断发展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必将很快成为广大学校校长和教师的实际行动,由此,全国素质教育实践必将很快产生越来越振奋人心的成果。

创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第一要务

从本质上看,形成各国之间人才素质水平差异的关键因素,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以应对知识经济挑战为主要着眼点,许多亚洲国家普遍开展了加快改革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事实证明,世界各国竞相开展的以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重心的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综合国内国际已有经验,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有:在教育观念上,强调教师主体同学生主体的相互合作,同步发展,并把建构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在育人对象上,着眼全体学生的培养,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与发展条件实施教育;在育人目标上,以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合作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教育教学内容上,重视德、智、体、美与劳动教育,尤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主体参与,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重视学生小组与个人学习活动形式的组织指导;在教育教学途径上,重视课堂教学同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强调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在教育质量评价上,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评价,重视学生和社会参与评价,等等。

在学校素质教育实践中,人才培养模式集中而具体的体现形式是教育教学模式。学校创建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渠道,就是探索与创建体现上述七个方面要素要求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开放20余年来,我国大批教育工作者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进行以教育教学改革为主要方面的创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方面探索,形成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在基础教育领域,被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界同行广泛认可的创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改革实验经验有:上海青浦数学教育改革育人模式实验,上海闸北八中成功教育育人模式实验,辽宁盘锦语文教育改革育人模式实验,天津教科院创造教育育人模式实验,北京、山西、陕西中学主体教育育人模式实验,北京师大同河南人民大道小学小学生主体性发展育人模式实验,上海一师附小愉快教育育人模式与北京一师附小快乐教育育人模式实验等。在高等教育领域,改革开放以来,复旦大学实验并形成了同新闻单位共建教育教学实习基地,用市场经济原则承担企事业专题调研项目、师生、地方政府和社会三结合开展社会发展趋势调研等文科院校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北京理工大学开展了包括4年本科教育+1年专门教育,按学科大类突出素质教育,强化现代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教育在内的理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哈尔滨工业大学实验形成了包括思想素质提高工程、文明校园工程、体育健身工程、文化素质提高工程和科技能力培养工程在内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北京海淀立读大学在探索民办公助、国有民办、校企合作等多种办学体制过程中,充分利用周边各类高等院校现有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优势,组织学生到中关村高科技企业开展专业与社会实践,基本形成了以培养大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领域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此外,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及其他各级各类教育领域,以面向全体受教育者,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及劳动教育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指导,也涌现了一大批产生良好社会影响的新型育人模式实验经验。当前,认真深入地总结、研究、宣传、传播这些成功经验,是创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推进素质教育的第一要务。同时,在学习全教会精神和借鉴已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科学设计与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则是探索素质教育新路子、创造素质教育新经验的又一重要任务。

可以相信,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随着各级各类教育对创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重要意义认识的逐步深化,随着创建新型人才模式逐步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自觉实践,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一定会出现一次质的飞跃,高质量地完成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大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

(作者系北京市教科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科学博士、研究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